奇异果体育10年前把广州人迷得神魂颠倒的经典名剧《歌剧魅影》,再度登录广州大剧院。
2015年,《歌剧魅影》首次到访广州时,便在广州大剧院连续上演了40场,打破了音乐剧的场次纪录。
每次演出结束,剧院里都回荡着热烈的掌声,大家被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深深打动,对华丽的舞台效果惊叹不已。
十年后的今天,《歌剧魅影》再次归来,经典魅力不减,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盛况,更期待重逢。
自1986年在伦敦首演以来,《歌剧魅影》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观众。
故事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神秘的“魅影”爱上了女高音克里斯汀,暗中助她成名,却因她与贵族子爵相爱而心生嫉妒,一场关于爱与恨的较量悄然上演。
当《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经典旋律响起,水晶吊灯瞬间闪亮,我们也被带入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中。
广州大剧院为了让观众真切体验到巴黎歌剧院的风貌,重金打造了复杂恢宏的场景。
巴黎歌剧院宏伟的正厅大楼梯、高贵的剧院内景、大歌剧奢华的彩排、场面雾气弥漫、烛光摇曳的神秘地下湖与飘摇的小船......
当然还有全剧线吨的水晶大吊灯!演出中会应声而落从观众头顶呼啸着砸向舞台……
时至今日,《剧院魅影》早已超脱的“音乐剧”的范畴,它成为了一个文化标志、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是一代人的共同话题。
而广州大剧院作为城市戏剧文化地标,一直致力于引进一流剧目,带来一场场艺术盛宴。
好平台上演好剧,不仅满足了广州人的娱乐需求,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看。
这个爱好可以称之为“家传”,古代的先辈们爱看,一代代传承下来,简直是刻进DNA的戏迷基因。
很早以前,演戏酬神就是广府地区的民俗。每逢节庆,百姓们都会在庙前搭建戏台,请戏班来演出。
黄埔南海神庙的戏台建于隋代,每年波罗诞,各戏班就在这里上演连台好戏,场面热闹非凡。
当时的戏台和观众席都是露天的,戏班在台上表演,买了票的观众就坐在“梓棚”里的木板凳上观看。
海珠、乐善、东关奇异果体育、广舞台、大观......它们分布在西关、长堤等繁华地段,建筑风格各异,座位也相当可观。
当时,戏院是社交的中心,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与普通百姓都汇聚于此,共同分享戏剧之美。
清末民初,粤剧迎来发展高峰期,新编剧本层出不穷,戏院常上常新,收获一批又一批观众。
同时,京剧、越剧等外地的剧种也来到广州进行交流,为舞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但戏剧并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剂,在抗战时期,它深入参加了广州人的生活,是抗日救亡的前沿阵地。
广州儿童剧团更是成为了杰出的代表,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们的足迹遍布两广地区,团员们年纪虽小,爱国之情却十分炽热,通过街头剧、演讲和歌舞等形式宣传抗日,募集物资。
后来,西方戏剧如潮水般涌入,话剧、歌剧等新兴剧种开始崭露头角,吸引了新潮观众,广州的戏剧也因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广州不少剧院引进了各国优秀的剧目,让观众感受别有一番风味的异国文化;本土的剧团也融合新剧种精华,不断推陈出新。
可以说,每一代的广州人有自己的戏剧高光,但不论是哪一代,戏剧都是从小看到大的。
“得闲睇戏”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看戏娱乐自己的生活、领略各种领域的文化,在各种题材的演出中汲取力量,在艺术的世界里放松身心。
既有广州大剧院这种吸引世界知名剧团的国际化艺术殿堂,又有友谊剧院这种上演经典剧目、受老戏迷喜爱的小众高质音乐厅,更有各类“术业有专攻”的剧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广州粤剧院......
演出题材百花齐放,传统戏剧推陈出新,融合当代价值观,展现创新魅力;话剧紧跟时代,引发观众思考;音乐剧融合流行元素,本土原创征服年轻观众,还有国际经典音乐剧带来视听盛宴。
在这座把“戏”融入生活的城市里,时时刻刻有新剧目搬上舞台,各区各地都有好的剧目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