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体育铜帮铁底大运河因何而来?燃灯塔下有何神话传说?今晚七点半,由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的《燃灯塔之谜》儿童舞台剧将给出答案。舞台剧将通州运河历史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剧情一波三折,将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有趣又文化味儿十足的视听盛宴。
斩妖除魔、守护和平是小猪屏蓬与小夭仙的心愿,这次他们从山海经世界来到大运河畔,结识了慈祥的土地公公和勇武的小白龙,也遇到了新挑战。运河河床的沙坑怎么填不满?深井下的叫声为何会引起地震和洪水?四位伙伴携手,借助屏蓬的力量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运河提督郭灵如何变身小白龙降服妖怪,琉璃佛塔如何兴风作浪的鳌鱼,再到未来,见证今日的城市副中心与大运河。大运河的传说不曾远去,悠悠的运河号子依旧传响,小猪屏蓬和大运河的故事来日方长。
羽民国小夭仙、小猪屏蓬、燃灯塔的鱼妖、铜帮铁底大运河,剧中出现的这些名词,各位都熟悉吗?它们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古书记载中、众口传扬间的历史记忆。
《京杭大运河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漂来紫禁城》《通州故事丛书》《志正永乐》编剧郭晓东一本本数着书名,翻动间,能看到每本书里都夹着许多纸条,“皇木厂”“张家湾”“骆驼店”,都是与通州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遗迹。“这些既是大运河的文化底蕴,也是我创作剧本时候的素材和养料。”郭晓东说道。
郭晓东是老北京人,他对通州虽不是了如指掌,可毕竟是“家门口”的地界,对燃灯塔、大运河都亲切而熟悉。为了创作《燃灯塔之谜》,他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实地考察加大量阅读,深入了解通州城和大运河的历史,“找资料的时间比真正写作的时间要长得多。”
作为一名资深的人文科普作家,郭晓东已完成国内第一部以轩辕黄帝为主角的长篇儿童小说《山海经搜神记》,国内第一部“中国龙”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小猪屏蓬中华寻龙记》,以及三星堆和故宫主题的十余部、200多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其中的人物、情节全都有典故、有出处,都是从传统文化中生长出的果实。同时他认为,知识科普使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生命力更加旺盛长久,作者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要为知识传播而服务。
小夭仙的家乡羽民国、小猪屏蓬的名字均出自《山海经》记载,状元郭灵也出现在民间传说中,说不定有的小朋友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剧中朗朗歌唱的儿歌“通州城好大的船,燃灯宝塔做桅杆,钟鼓楼的仓,玉带河的缆,铁锚落在张家湾”,也是在通州传唱已久的民谣,更有运河龙灯、船工号子等通州“特产”广为人知。
有些博学的小朋友可能会好奇,故事里提到了燃灯塔、钟鼓楼等大家熟知的古通州景观,可是燃灯塔上那棵著名的塔榆怎么不见踪影?
原来,按照剧情设定,主角们分别穿越到燃灯塔建立的南北朝时期,以及漕运正盛的明清时期,距今最少也有几百年,比塔榆的岁数可大多了,所以在前期剧情中并未出现塔榆,而是在剧中角色穿越到现代时才让它现身。这既符合史实,又营造出通州城发展的沧桑变化之感,呼应“穿越古今”的设定。这样的故事才耐得住回味,经得起深挖。
搜集了一箩筐的资料,才知道原来大运河有那么多令人着迷的故事,可是演出时间毕竟有限,要把哪些故事搬上舞台呢?
这难不倒郭晓东,除了儿童科普作家外,他还曾做过3D建模师,是一位资深动画发烧友,文字内容作视觉化转化可是他的拿手好戏,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传说中选出两段,作为全剧核心。什么情节最好看、最抓人?就是一段故事中最高潮的部分,像孙大圣一番激战降服妖怪、赤壁大战火烧战船,都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也是全段的“眼”。
《燃灯塔之谜》有两只“眼”,一是小白龙铲除害人的沙龙,“铜帮铁底大运河”由此诞生,二是仙凡合力,三庙一塔了作乱的鳌鱼,保护一方百姓平安。这两段故事都表现了主角与妖怪激战的过程,充满惊险紧张的战斗场面,双方斗法,法术“乱飞”,最能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演员们也会引导小观众们给主角团“帮帮忙”,让一双双小眼睛时刻不离舞台,深深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在整体戏剧冲突之下,剧中额外设置了一些桥段和互动,以增强戏剧感染力。比如从前老通州的钟楼同时具备报时和报火警的功能,以前三后四左五右六为暗号,三声为南、四声为北奇异果体育、五声为东、六声为西,以钟声为令召集百姓救火。剧中也用上这一古老办法,一听钟声便知向何处捉妖。小朋友们可要数好钟声,提醒主角团和百姓们快快行动起来!
“小朋友们,我究竟该怎么办?”舞台上,演员扮演的运河提督郭灵陷入犹豫,要不要服下变龙药?若是吃了,化身为龙就能与妖怪对抗,可终究有无法变回人形的风险,若是不吃,固然能保全自己奇异果体育,但难道就放任沙龙作乱,伤害工匠,阻碍建造运河?
听了郭灵的苦恼,各位小观众会支持哪种选择?大家将在剧中体验不少类似的互动环节,这也是这部剧的一大特点沉浸式互动体验。
“现在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好看的故事、惊险的场面能够抓住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理解故事隐含的道理,并且在面对抉择时利用这些道理。”在互动环节上,导演刘铜颇下了一番功夫。
原剧本中本就设计了一些适合互动的“气口”,刘铜将其运用起来,设计了多种互动。“有些环节隐藏着知识,比如教小朋友如何尊敬长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有些地方则是主角遇到了难题,要和观众商量,小朋友的想法和主角的苦恼会发生碰撞,形成对话。”
作为天津儿童艺术剧院的资深演员,刘铜与儿童观众们常常在舞台上见面,经验丰富,将小观众的心思摸得透彻。作为一位跨界导演,他把自己的表演经验也带到了舞台上。征求小朋友的意见时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就拿郭灵的问题举例,我们考虑到万一有的小朋友不同意郭灵服药怎么办?于是在排练中准备了几种预案,其一是和孩子们讲道理,引导他们理解服药是为了保护更多的百姓,这一举动关乎的不仅是郭灵一个人的事情;其二是一种戏剧处理的手法,就是和观众的选择对着干,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刘铜说道。当然,结果到底如何,您可以到现场感受一下热烈的互动气氛。
在这里,给大家提前来个小“剧透”。小夭仙、屏蓬等一行人穿越千年,见识过初建的巍峨宝塔,也看过大运河开凿的场面,最后他们将穿越到现代,目睹当下通州的惊人变化。剧情在现代部分特意设置了“彩蛋”,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的主持人朱广帅“穿越”到剧中,以剧中、戏外双重通州人的身份,与观众惊喜互动。只要答对他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获得神秘奖励。
作为一部神话剧,刘铜将演出整体基调形容为“神秘”,同时又要考虑到小朋友们的观剧体验,兼融活泼明媚。在舞台上展现风格,灯光控制是其中关键。
刘冬冬是演出的灯光设计,在他的调控下,清淡素雅的光线铺满舞台,展现出一派水墨风情。塑造这种风格的关键在于加强背景光,采用较少的色彩种类,通过舞台前后光线色温高低的对比,来表现水墨的清浅。通过控制色彩的浓淡,营造出远近的纵深感以及毛笔笔锋一般的渐变感觉。可以说是用灯光在舞台上绘制了一幅水墨画。
同时灯光还具有功能性。光线在背景的燃灯塔上变化,以写意方式展现出宝塔一层层累叠建造的过程;射灯追踪演员行动轨迹,灯光的节奏与故事推进相配合,将观众注意力牢牢锁在角色与剧情中;从水雾蒙蒙到天光乍现,不同光效配合剧情表现出主角从古代来到现代的场景变化;互动环节里,灯光不再变动,仿佛一瞬间时间定格,给观众和演员留下互动、对话的空间。
该剧的服化道也颇具看点。本次演出有12名演员登场,他们是什么身份?有怎样的性格?从亮相起,观众便可从其服饰造型探知一二。
在排演之初,郭晓东便将这些人物的背景设定、性格特征一一交代给负责设计服装的张驰,而这些设定也都有据可考。小猪屏蓬的两个脑袋,是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书中还记载羽民国人“长人头,身生羽”。从这些基础设定出发,结合剧情故事,张驰为角色量身定制了一批服装。
“因为这是一出神话剧,所以演员服饰的整体风格浪漫、夸张、色彩斑斓。结合剧情的时间背景,我们在明代服饰的形制基础上加以改变,加入符合人物性格、故事的装饰及古典元素。演员们的面妆均参考京剧脸谱。”张驰以小夭仙举例奇异果体育,针对其羽民国公主的身份,角色服装以飘逸的浅色轻纱为主料,边缘缀上飘逸羽毛,角色擅长红莲法术,服装还配以莲花刺绣。反面角色沙龙身着黑衣,头戴夸张头饰,很容易分辨其凶狠个性。
其他配角的服饰也很有细节感,平民服装以棉麻材料为主,颜色深沉,边缘不加修整,整体呈现出粗糙质感;蟹有钳身穿海蓝色衣衫,标志其来自海洋。
说起这部儿童剧的制作初衷,儿童舞台剧出品人、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娟表示,《燃灯塔之谜》舞台剧新鲜出炉,给在燃灯塔下长大的孩子们提供了新的文化大餐,也正符合当今儿童剧市场发展迅速的潮流,带孩子看儿童剧已成为热门亲子活动。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今天也是2024大运河开漕节开幕的日子,舞台剧正是开漕节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剧中讲述的运河故事正与大运河的历史性时刻交相辉映。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通州作为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具有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产品的巨大潜力。
王娟介绍,《燃灯塔之谜》是以项目为依托,由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的一出副中心历史文化主题原创儿童剧,以通州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以京杭大运河历史上的繁荣盛景为主题,为城市副中心文化做好宣传推广。这也是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塑造媒体品牌的一次新尝试,超出大众对传统媒体理解,给予传统媒体新的期待,将为媒体成长、媒体品牌打造、媒体人才培养带来更多的新动力。
儿童剧总策划、区融媒体中心平面媒体部负责人陈冬菊介绍,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媒体+”有更多可能性。此次她带领创作团队,全流程深度参与策划打磨,剧目中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通州历史遗迹都是记者实地探访过的,这些基础都有助于通州的文化元素融入剧情,一定程度上推动新闻资源与艺术资源的对接。
随着副中心建设,文化资源持续涌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口味越来越高、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注重孩子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出品《燃灯塔之谜》正逢其时。王娟表示,在这条赛道上,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仍在尝试和探索,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