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体育博物馆里的首开人丨与博物馆一同讲述文明交流互鉴故事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27 15:06:08
 奇异果体育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华侨博物馆”),是一家全面展示中国人海外移民历史和现状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封封殷切的家书……华侨博物馆珍藏着华人华侨的专属记忆和情感,徐徐展开一部数百年来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当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来到这里,他们的回忆往往一触即发,在重温异乡艰苦拼搏岁月的同时,感同身受祖辈们心怀

  奇异果体育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华侨博物馆”),是一家全面展示中国人海外移民历史和现状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封封殷切的家书……华侨博物馆珍藏着华人华侨的专属记忆和情感,徐徐展开一部数百年来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当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来到这里,他们的回忆往往一触即发,在重温异乡艰苦拼搏岁月的同时,感同身受祖辈们心怀桑梓、心系祖国的眷恋之情。

  追寻和传扬华侨华人的历史,见证不同文明交融的故事,华侨博物馆在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这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历史背后,首开服务团队默默守护着这抹乡愁,为保护、研究、传播华侨华人历史文化贡献着“首开力量”。

  古色古香的青砖墙,围拢起一片灰瓦红梁的仿古四合院,环绕着一栋灰白色的现代建筑。华侨博物馆静静矗立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东口,与首都核心区的历史风貌协调一体。

  早在1960年,著名爱国侨领、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就曾倡议在首都北京兴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2014年10月博物馆建设落成。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其中包括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展览通过图文结合、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法,生动地展示了华侨在海外的历史、文化、生活、贡献等丰富内容。

  华侨博物馆是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第一个全委托场馆类物业服务项目,首开服务团队为华侨博物馆提供日常对客服务、场馆秩序维护、社备设施运行保养、保洁与绿化养护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从2014年10月21日开馆至今,首开服务团队服务于此已有9年,他们用精益求精的工作,获得了馆方的认可,赢得了长期的信任合作。

  “华侨博物馆专业性比较强,受众群体比较集中,来这参观的大多是华侨华人的团体,还有一些国际学校的学生。”首开城运集团首华物业公司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项目部经理金超介绍,这里的游客很多都是历史的亲历者,馆内很多展品都是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捐赠的。馆内很多老照片,可能上面就有他们的父辈,或者有年轻时的自己。这类游客对展览看得更仔细,对展品更关注。

  为此,金超要求同事们对展馆、展览、展品本身更了解,无论是问路时的线路指引,还是解答一些展品细节问题时,都不能“露怯”,要展示出专业、严谨、热情的服务品质。

  从2016年担任华侨博物馆项目经理至今已有7年时间,金超经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是:“把事情做在前面”。

  华侨博物馆经常接待团体游客,一个团从十几人到百余人不等。“来之前一定要对接好,了解团体人数,提前做好预案,做好参观引导,维持游览秩序,保障游客安全。”金超说。

  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首开服务团队还要了解参观者的身份,是什么团体、单位,来自哪个国家。以便针对他们的习惯和喜好,提供更好的服务。

  2023年,受邀参加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的600余名海外嘉宾分别于9月1日、2日上午,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观“筑梦之路——中国侨联发展历程展”与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

  为了做好接待,首开服务团队配合馆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前规划出四辆大巴停车位、设计出合理的参观路线、在多个位置设置引导员、安排临展讲解员……参观那两天,每天上午接待约300名嘉宾。他们就把嘉宾分成两轮进场,每轮150人。一个多小时后结束参观,腾出停车位,再迎接另外150名嘉宾的到来。“两轮之间要实现无缝衔接,不能第一轮没结束,第二轮的人就来了,造成拥挤;也不能两场之间相隔太长时间。”

  参观时,首开服务团队还将150名嘉宾分成3组,分散在不同楼层的不同展厅,设置了不同的参观顺序,避免同一个空间内过于拥挤。

  首开服务团队提前做的合理安排,让这次接待任务圆满完成,到访人数众多,但秩序井然,确保了人员和场馆安全。

  走进华侨博物馆,人们立即被一种浓浓的乡愁和家国情怀所包围。博物馆一进门巨大的墙面上,是一幅浮雕壁画——树根,壁画长约二十多米,高五六米,树根盘虬交错,深深扎进泥土。

  这件浮雕作品既代表着“落地生根”,寓意华侨华人为驻在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做出贡献;也代表“落叶归根”,寓意华侨华人虽身在海外,但仍心系祖国。

  一砖一瓦都渗透着浓浓的侨味,一景一物都讲述着华人在海外历经的风雨沧桑,华侨博物馆的展览十分有特色,兼顾专业性和大众需求,构建起了丰富的展览体系。为了保持这种特色,并不断优化提升,首开服务团队协助馆方付出了大量努力,并一丝不苟地将馆方的想法和要求,付诸实施。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曾用楹联、英王室颁赐新加坡华人陈金声的佩剑、孙中山为南非杜省华侨联卫所手书的“博爱”、美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华侨博物馆的展品绝大多数都是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无偿捐赠,每件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自2005年筹建以来,馆藏文物数量从2014年的1万件套增长到目前的3.9万件套。

  结合实物展品,华侨博物馆通过大规模的场景复制,全面还原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足迹以及生活风貌。招工现场、工厂车间、唐人街……融合声光电的展陈方式,用现代语言展示着华侨华人历史文化,让人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

  在这些展品和历史场景还原中,灯光烘托出的氛围尤为重要。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前,华侨博物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质地、等级的藏品制定了优化升级方案,以文物保护和观展感受为评判标准,在符合展厅藏品照明规范基础上,优化提升展厅照明环境,进一步改善观众观展体验。

  首开服务团队进行了施工操作,按照点、线、面的方式逐步推进,优先更换定级藏品展柜内的灯具,再更换基础照明灯具及普通展柜内的灯具,最后统一调整展厅的灯光角度、亮度奇异果体育。

  对展示定级藏品较多的展柜,将原来的灯具更换为可调整焦距、亮度的专业照明灯具,突出了重点藏品,在保障观展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藏品。

  更换时,需要先打开封闭严实的展柜或拆除隔网,操作流程繁琐。而且操作空间有限,展柜四五十公分宽,首开服务团队的师傅们“钻”进狭小的展柜,小心翼翼地按照规范操作,且不能损坏文物藏品。

  这不但要求他们有超高的专业技术,还需要细心和耐心。最终,首开服务团队的6名师傅,用了10天时间,更换了113个筒灯,66支灯管,135个轨道射灯,安全完成了任务。改善了华侨博物馆的参观环境,提升了观展效果。

  留存着华侨华人的专属记忆,讲述着海外侨胞的奋斗历史,印证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进程,华侨博物馆也因为独特的优势,为讲好中华文化的传承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中华文明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不止是服务者,首开服务团队也因此成了窗口、桥梁和传递者。24岁的项目部客服主管谭雨红就成为这样的桥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为了讲好华侨华人海外拼搏的故事,她在讲解员工作之余做了很多功课。

  不死记硬背讲解词,谭雨红还大量阅读有关侨史的书,熟悉人物和故事,有了知识的铺垫后,再边理解边背诵。而且,谭雨红有个习惯,对着展品在展厅内背诵。“哪句话对应的是哪个展品,手应该指向哪里,要和解说词相一致。”在谭雨红看来,背解说词不能与历史脱节,也不能与展品脱节。在特别容易混淆的年份上,她会做一个时间脉络表,经常在脑子里过一过。

  不能说是“侨史专家”,但华侨博物馆至少百分之八九十的展品,谭雨红都熟知背后的故事及历史背景。

  有一次,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孙女司徒月桂来到华侨博物馆,站在有关爷爷的展柜前,谭雨红生动而准确的讲解勾起了她内心的情感。当她听到爷爷在新中国成立时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参加开国大典的故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谭雨红在讲解中时常看到参观者湿了眼眶,首开人用真挚的服务,守护着参观者内心的珍贵乡情,首开人也成为华侨华人历史和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游客和馆方之间的桥梁。

  在华侨博物馆,很多游客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和我们不同,对于一些历史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参观的过程中,时常有参观者对某个展品或一段历史发表自己的观点。每到此时,首开服务团队都会虚心、耐心地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看法。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反馈给馆方,协助馆方对博物馆进行提升和完善。

  2019年的一天,一位90多岁的老华侨走进博物馆,他曾在国内工作,是交通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谭雨红全程为他讲解,这位老先生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或提出问题。大约一个半小时的参观,让他仿佛置身于海外那段五味杂陈的岁月。参观期间,他也颇有感慨地讲述了自己在国外受人歧视、遭遇抢劫的辛酸经历,以及自己在海外艰苦奋斗、最终站稳脚跟的不凡往事。

  正是首开服务团队用心用情的服务,让这位老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慰藉。此后,谭雨红通过电子邮件和这位老人保持着联系。三个多月后的一天,老人在邮件中说,想为博物馆捐赠一套有关华侨华人海外经历的文字类藏品。谭雨红将这件事反馈给了馆方工作人员,馆方随后与这位老人取得了联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华侨博物馆通过收藏、研究、展示华侨历史与侨乡文化,讲好中华文化的传承故事,推动着文明交流。首开服务团队的服务,也不止于服务本身。他们是文明交融的参与者、助力者,他们的真挚付出,像涓涓细流,汇入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磅礴大河。